原標題:北雄南秀 意和境生——廖靜魏體楷書簡評
美學家宗白華《美學散步》說:“漢末魏晉六朝是中國精神上極自由、極解放,最富于智慧、最濃于熱情的一個時代,因此也就是最富有藝術精神的一個時代。”這個時代的社會是動亂的,政治是變幻的,許多知識分子和老百姓飽嘗了離亂之苦,儒家王道學說“獨尊”的地位開始在人們思想上動搖了,一種探求人生意義的玄學風氣興起。這種玄學思想與美學融為一體,對藝術創作中的清淡、氣韻潮流的形成,有著深遠影響。起源于道家的玄學,與釋家學說結合,對藝術產生了潛移默化的影響。特別是像書法這樣較為抽象的藝術,更容易在玄學和釋家中找到特殊的情感寄托,再與儒家傳統的中庸、平和的美學合流,形成儒釋道三者結合的光照藝術品。 劉熙載有言:“正書居靜以治動,草書居動以治靜”,二者相輔相成,不可或缺。然而,在當代書壇行草書盛行,能堅守正書的書家本不多,能以魏楷作為根基的書家更是鳳毛麟角,顯得彌足珍貴! 專業出身的廖靜,每日臨池不輟,初以二王為宗,兼學唐、宋、明、清諸家,后轉《乙瑛》、《張遷》、《張猛龍》等碑。其于書,不拘于形,而追其神,將行草書的寫意精神融入魏楷,使其清雋秀逸而不失渾厚,沉渾靜穆而動態尤佳!在魏碑中,“刀”起到了在隸變過程中“筆”所不能起到的作用——變藏鋒圓筆為露鋒方筆。魏碑方筆側切正是“刀”的作用。由此,廖靜通過對魏碑刀法的深刻理解,將魏碑刀法融合為筆法,并將刀筆相師的書法史學觀點融入自己書學創作。 朱仁夫先生言:“南北朝書法藝術特色,一個秀逸,一個雄強。南朝士人柔剛,字書講求工妙,又借用行書流便之體,更顯出清媚俊逸之態,令人有飄飄欲仙之感。北朝牧民強悍,性喜豪邁,字書講求刀鋒凌厲,橫豎有力,又借用楷書方嚴整飭之體,更顯出雄強英武之勢,令人有力拔山兮之感。”誠然,廖靜書法恰恰體現了這北雄南秀的書法美學觀。 此作,錄文心雕龍句,以冊頁呈現,既有張猛龍之放又具張黑女之斂,得瘞鶴銘之飛動,兼行草之流動舒展。于點,靈動而富于變化;于線,厚重而不失靈動;于面,打破規矩布白,滿章法中見疏朗,氣象沖和。 朱和蘿說:“古來善書者多善畫,善畫者多善書。書與畫殊途同歸也。”廖靜的山水畫,富有詩意和生活情趣,將自然與人生之本相寓于畫中,使畫面萬象和諧,氣韻生動。以書入畫,追水墨韻味,筆墨間凸顯著率真天然,又不失斯文含蓄,內涵豐富。揮運之際,心手相應,張弛有度。書法精簡之線條用于物象描繪,渾然天成,不露斧鑿痕跡。 廖靜山水畫意境深邃、空靈、飄逸而不失之于浮薄。“空靈,虛實相生之謂也”。畫中有空虛之處,畫的血脈、人的想象才能暢通活動。廖靜畫空靈簡遠,僅非技巧所致,亦是人品使然。 唐孫過庭曾言“古不乖時,今不同弊”。廖靜尊重傳統,繼承古法而又緊抓時代氣息,中國書法家協會主席張海先生在為該作品集題簽時亦盛贊其書“集古為新”!其作品也多次在全國性書法大展中入展或獲獎,并作為國禮饋贈外國元首。 廖靜作為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、廣東省書法家協會理事、茂名市書法家協會主席、茂名市書畫院院長、中共中央對外聯絡部國禮書畫藝術家,在魏體楷書和繪畫的創作研究和實踐等領域,廖靜先生無疑已做出巨大的貢獻!如斯之功豈不偉哉! (黃煥華:西南大學教育學院書法教師、重慶國學院書法教師、西南大學中國書法研究所碩士研究生) 原標題:北雄南秀 意和境生——廖靜魏體楷書簡評 |
藝術家推薦
more